
当初,选《熏衣草的悠闲空间》为格名,除了熏衣草是我喜欢的紫色,觉得这草给我的感觉很悠闲。
有一位和我一样喜欢薰衣草,来自马国的格友“薰衣草夫人”,她的格名取为薰衣草咖啡心情,觉得咖啡心情和悠闲空间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部落格或博客,都是音译自英文的Blog。我觉得还是用部落格比较传神。
在部落格免费注册拥有一格,成为格主,涂涂写写久了,交了一群格友,日子久了,有些虚拟的格友提升为现实的朋友。
电影“花木兰”你们看过了没有?格友蓝色星辰介绍过孙燕姿唱的木兰情电影主题曲,俳优兄听完还拿它来和周董唱的菊花台比了一下。
“花木兰”电影里面,除了孙燕姿唱的中文主题曲,还有一首英文版主题曲,是由李偲菘作曲,林家宇作词的Beneath the Glory,导演重金请了俄罗斯的知名美男歌手Vitas来唱,同时还让他在片中演一个洋俘虏的角色。据导演自己说,虽然Vitas只是客串演出,但却是“花木兰”里面“最贵”的演员。
几年前,我无意间在网上一个博客里听到他喃喃自语式唱的Dedication,喜欢得不得了。
自北京在2008年的奥运文艺晚会“百年圆梦”请他唱了他的成名曲“歌剧-2”之后,很多人都在追问到底他是谁?
不知你们有没有听过,Opera-2/歌剧-2:
这是Vitas在2003年日本公开演唱的Dedication/奉献,当时他22岁:
英文版花木兰主题曲:
文中这么形容:过了迎客站,一路两边樱花怒放,然后走入一座山中隧道,隧道弯弯曲曲,一走出,眼前豁然开朗,经过一条120米长的吊桥,可俯望深山中的花木,美术馆就在前方。
贝聿铭当时向馆主建议的概念,是来自陶渊明的“桃花源记”,馆主听了,决定将这个概念落实。
太好奇了,于是马上放下书,上网搜索,心急的想看看那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座建筑设计。
顺便把《桃花源记》的原文找来:
晋太元中,武陵人,捕鱼为业,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,渔人甚异之;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,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;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,便要还家,设洒杀鸡作食,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,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;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、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洒食。停数日辞去,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!”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及郡下,诣太守说此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,高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,未果,寻病终。后遂无问津者。
又忽然想起生平认识的第一首日语经典歌曲,荒城の月(Kojo No Tsuki ),当年学吉他还能弹完整曲。
你们一定听过的,荒城の月。。(我选了这首洋美女唱的版本)